每到年底,社保制度就會迎來新一輪的調整和改革。我們今天來看看2022年會有哪些新的變化,每一個都很重磅!
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2022年會繼續推進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因為目前還處于省級統籌階段。個別地方甚至連省級統籌都還沒有做到,主要是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有差別。
一旦實現全國養老保險統籌,那么無論是社保繳費基數方面,還是養老金方面,對參保人群和退休人員來講都是一個利好。
為什么要全國統籌?
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切實關系到每個參保退休人員的利益,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越高,參保人享受到的社保權益越平等。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可以有助于平衡不同省份之間的養老負擔,確保養老金在全國范圍內按時足額發放。
養老保險的便攜性大幅提高,按照現在省級統籌的標準,省內跨區域流動人員不再辦理轉移接續手續,退休時由待遇領取地集中歸并。未來全國統籌實施之后,國內跨省流動人員也不需要再辦理轉移接續手續,這對于我國2.36億流動人口來說是一大利好。
對大家會有什么影響?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之后,計算退休金基本變量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將會采用全國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那么以這個基數計算出來是退休金,高工資地區退休金的水平就會有所回落,低工資地區的退休金水平整體就可能有拉升,但這個指的是區域間整體上最高退休金和最低退休金相對差距會縮小,就個體來說,退休人員月退休金水平不會出現明顯下降,絕對數應該是緩慢上漲的。
這次調整多個省份規定,明年開始的退休金等養老金補貼全部使用社??òl放。這對退休人員來講非常便利,也為未來社保一卡通打下了基礎。
對企業而言,需要如何應對?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不僅關系每個參保人,也關系到企業,早在《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21》中已提到,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必然呼喚全國范圍內政策的統一性,未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待遇調整等政策會趨向于統一。
企業對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趨勢的提前準備和應對:
第一,一些歷史形成的洼地逐步過渡消失,所在地企業應提前規劃并預留并軌成本。
第二,中央事權強化以及對省級政府考核獎懲機制會倒逼地方推進合規,企業需謹慎預算,消化不確定性。
第三,全國統籌就意味著信息打通,這會讓以前可能存在的重復參保、交錯參保、缺漏險種參保等問題浮出水面,企業需要提前梳理和規范管理內部社保關系。
加發高齡基礎養老金和統一社??I取
相關文件明確指出,從2022年開始,各省份要根據實際情況對65歲以上的人員有所傾斜,加發高齡基礎養老金。這個政策在有些地區已經明確下來。
蕪湖地區從2022年開始會給65歲-69歲、70歲-79歲和80歲以上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分別加發5元、10元和15元的高齡基礎養老金。
長沙市從2022年起,分階段為這些高齡老人發放高齡基礎養老金,在65歲到75歲期間加發五元每個月,76歲到85歲之間則為十元每個月,超過85歲,每個月多發20塊錢,只要是城鄉居民參保人員都是可以領取的。
新的養老金領取方式由社??ㄈ〈舜嬲酆豌y行卡,也就是說,新的養老金領取方式只有社保卡一種了。
像湖南省將在2022年1月1日開始統一用社保卡發放養老金,而且社??ǖ纳觐I、啟用、補換和臨時掛失等都會在今年年底前實現跨省異地辦理,方便高效。
有些地區的相關平臺還推出了電子社??ǎС稚绫P畔⒃诰€查詢、相關證明打印。如果去社保局辦理業務時忘記帶社???,用電子社保卡一樣可以辦理。甚至社??ㄟ€兼具銀行卡的功能,跨行轉賬免收手續費。
參加社保的人員范圍擴大
以前是企事業職工才可以繳納職工社保,但現在,一些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自由參保。相比于以往,各地已經逐步取消對參保人員的戶籍限制,也就說“外地人”同樣可以在就業地參保,在就業地享受福利保障。
比如,新修訂的《蘇州市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辦法》就擴大了參保范圍,完全放開省內戶籍,適度放開省外戶籍限制,并將港澳臺人員納入參保范圍。
除此之外,廣東省、四川省、遼寧省、河南省等地都開放了非戶籍地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購買職工社保的通知。
而且明年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參保都不會再受到戶籍限制,這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多元化用工模式給企業帶來了有力組織保障、用工機制靈活、降低人力成本等優勢,但是同樣也伴隨著極大的挑戰,相對于傳統用工模式這更加考驗企業社會化效率、合規性要求以及組織管理方式的適應性等。
所以,我們建議企業影響積極擁抱監管、主動推進政策試點:
第一,要放棄單純以傳統的雇主責任來看待社保的思維,從平臺社會責任的角度來思考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與社會保障;
第二,企業應該響應號召,積極擁抱,主動爭取新制度試點并主動關心關愛勞動者,努力改善勞動條件,拓展職業發展空間,逐步提高勞動者權益保障水平;
第三,涉及前沿領域,企業必須深入學習研究,邀請專家學者做深入調研,確保專業性。
總之,企業要緊跟政策變化,利用社保體系降低自身的用工風險,及時轉換視野,把企業投身到大時代中,去研判政策趨勢、把握時代動脈、洞察機遇與挑戰,規劃未來。
一人參保,全家共濟
2022年個人醫保賬戶全家共濟制度將進一步落地,多個地區已經出臺了具體的實施細則。從明年開始,個人醫保賬戶將會減半匯入。舉個例子來講,假如你現在每個月醫保匯入的錢是200元,那么之后將只有100元匯入。
這是因為單位繳納的醫保,將不再進入個人賬戶,而是全部進入統籌賬戶。按照大部分人的單位醫保進入個人賬戶的比例(計入標準原則上控制在本人參保繳費基數的2%)來講,基本上個人醫保賬戶的匯入金額就是減少一半。
不過,這一制度有3年左右的過渡期,到了第3年才會完全減少我們個人醫保賬戶統籌基金的匯入。而且各地區的納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也不相同,但未來個人醫保賬戶的錢會少一大部分,這是肯定的。
雖然從錢數上來看,醫保賬戶的余額在減少,但是,此后我們的個人醫保賬戶可以共計共享,也就是說,全家人都可以使用,不再局限于本人使用。青海等一些地方還允許用個人賬戶的錢來支付家庭成員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繳費。
全世界最大的異地就醫醫保網
醫療保險方面,輻射的范圍也在擴大。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明確救助對象既覆蓋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同時也將因病致貧重病患者納入救助范圍。
目前,我國的基本醫保已經覆蓋超過13.6億人,也就是超過95%以上的國人都參加了醫保,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基本醫保網。
原來的就醫報銷都需要在繳納地進行,有些地區雖然能夠異地結算,但是流程復雜,時間長,報銷額度小。所以大部分人就醫住院需要回到繳納地,遇到急病,回到繳納地就醫,也會造成病情延誤。
按照國家設定的目標,到2022年底前,每個縣都至少有一家定點醫療機構能夠提供包括門診費用在內的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的服務。這對異地就醫來講是一個重大進展,為異地工作或居住、異地養老、或者隨子女異地搬遷的老人提供了很大便利。
像天津、廣東等地已經實現了統籌地區就醫互聯網結算,不需要墊付費用,直接報銷。這就意味著,從明年起,在異地工作或者居住的參保人不需要回到戶籍地或者參保地就醫報銷,在當地就可以直接就醫報銷。甚至像天津、廣東那樣做到互聯網結算,減輕了參保人員的就醫經濟壓力,節省時間。
在一定程度上,社會保險制度不斷調整和完善,也可以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些問題。
內容來源于:華夏時報、家康保,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所有 2006-2020 上海煦翔市場營銷服務有限公司 滬ICP備200142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