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商業保險發達程度和普及度還不夠高,對大多數人來說,提到看病和養老,大家能依靠的還是醫保和社保。
而過去由于種種原因,各地社保的繳費比例相差懸殊,不同地區人員退休后待遇相差也很大。
但是,這種情況將在2022年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金維剛也公開表示,我國將從2022年1月開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從提出到落實,十分高速。
那么,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究竟能給大家帶來哪些好處?一起來看!
什么是養老金全國統籌
意味著待遇統籌嗎?
并不!
養老金全國統籌的前身,就是在去年完成的省級統籌,是指以全國范圍內統一制度規定、統一調度使用基金、統一經辦管理、統一信息系統為主線,實現全國基本養老保險事業的統籌協調發展,但這不是指待遇的統一。
實際上,再通俗一點說就是,在繳費基數、繳費標準等方面,都將逐漸地達成統一標準。
目前各地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可以看出基礎養老金主要跟社平工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三個因素掛鉤,而各省市經濟發展不一樣,社平工資存在較大差異,同時根據2021年各省養老金調整情況可以看出,各省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上也存在較大差異。
也因此,全國31省月均養老金到手情況也不一致。
在同等條件下:退休人員劉大爺——1950年11月出生,2020年末年滿70周歲,繳費年限29年5個月(累計繳費年限尾數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
如果劉大爺在西藏,月基本養老金將達到3687.55元、若劉大爺在安徽,月基本養老金則為3438元。
為什么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
目前,?部分地區存在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甚至部分省市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與此同時,部分地區結余較多,‘苦樂不均’的情況仍比較明顯。?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結余共48316.6億元,這其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和廣東5省市結余共計25978.3億元,占到全國總數的56%。黑龍江省則結余為-358.9億元。
經濟發達地區本身養老基金結余更多,因此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也相對較低。而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為了彌補基金缺口,保持著較高的繳費基數。在此情況下,企業更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區發展,導致這些地區發展更加滯后,惡性循環。
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4月曾發布《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明確將各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統一調整至16%。人社部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2月,各省份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均降至16%左右,但經濟較發達省份如廣東、浙江,繳費率則在13%-14%,部分企業甚至更低。
早在1987年,國務院在《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中首次提及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此后在人社部制定的社保事業“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都曾提出要實現企業職工基礎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今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再次明確提出,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十四五”被視為完成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關鍵時期。據人社部資料,截至2020年底,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均實現省級統收統支、均衡了省內各地基金負擔。
山西省社會保險局發布公告稱,“根據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建設進度安排,定于2021年12月20日至12月31日,全省企業養老保險數據向國家統籌系統遷移,期間全省企業養老保險線上線下公共服務事項將全部暫停?!?/p>
太原市社保中心發布公告稱,2022年1月1日起將使用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經辦業務。
河南省三門峽市社會養老保險中心近日則發文表示,三門峽市正在積極做好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前期準備工作,“按照國家統一部署,2022年將全面推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目前,各省份養老保險政策已逐步統一,為“十四五”期間實現全國統籌打下了基礎。
養老金全國統籌對員工影響
養老金足額發放有保障
全國統籌后,養老基金可以由國家統一調配,部分城市經濟發展好,年輕人多,老年人少,養老金繳費多,余額充足,而有的城市經濟發展差,勞動力少,留守老人多,繳費收不抵支,國家這個時候就能把多余養老金進行合理利用,減少國家經濟壓力。城市發展差的城市,也不用擔心因為養老保險費收益少,導致發不出去,漲不起養老金的問題。
異地辦事更便利
在全國統籌實現后,全國使用統一的養老保險系統,資料有錯誤,能及時更改,要辦理轉入轉出,也能跨省直接辦理,不用再跑回家鄉,找原先單位要各種證明再往返多地辦理,節省了大量時間和路費成本,對于異地打工人,將簡化辦事的繁瑣問題。
參保安全性更高
全國有統一的養老保險信息系統,強化監督考核后,工作人員也必須依法合規地辦理收費和養老金發放,不會再出現部分人員中飽私囊,導致已退休人員養老金少領,難發放的情況,切實的保證了參保人的利益。
縮小地域差異
養老金全國統籌之后會照顧到地區間的差異,從基數層面就會做出調整,實現各地基金池均衡,但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表示,全國統籌有個重要問題是繳費和待遇發放的重要參數“社會平均工資”如何確定。各省實施時普遍采用全省統一的方式,但全國統籌時是否需要統一尚不可知。
全國統籌對企業可能有什么影響
在基礎養老保險基金實現全國統籌后,養老保險費率將會下調。
目前,我國的企業繳費比例較高,其原因主要是為了解決擁有視同繳費年限職工的養老問題。但隨著民營企業以及個體經濟的崛起,過高的費率勢必會影響營商環境以及參保率,所以降費率是大勢所趨。
而養老保險要實現全國統籌,率先要統一制度,夯實費率基準則是頂層設計的第一步。
而國務院辦公廳在2019年4月發布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對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作出了調整規定,各省比例高于16%的,可降至16%;目前低于16%的,要研究提出過渡辦法。至此,各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費率便基本實行企業16%+個人8%的標準。
若能夯實費基,16%的繳費標準足以應對養老金發放問題,未來如果能將視同繳費的責任交由國家來承擔,那企業費率還能往12%的方向來降,對于企業而言,將極大降低人力成本。
文章資料來源:第一財經、界面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大媽有話說、澎湃新聞等
版權所有 2006-2020 上海煦翔市場營銷服務有限公司 滬ICP備200142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