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省市接連出臺了醫療門診共濟制度,當然也會有很多的提問:
什么是醫療門診共濟?
哪些省市開始執行醫療門診共濟制度?
醫療門診共濟制度執行后有哪些好處?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什么是醫療門診共濟制度?
所謂門診共濟,是指職工醫保參保人員的門診費,以前主要通過個人賬戶的方式來保障,現在是通過共濟保障,也就是通過統籌來報銷。
共濟保障革新的明顯特征是,原來從統籌基金劃入個人賬戶的一部分資金不再劃入,而是留在統籌基金共濟使用,把大家的錢放在一起,給發生風險事件(疾?。┑娜擞?,共同抵御疾病風險。
參保職工個人賬戶可關聯給配偶、父母、子女使用,用于支付在定點醫藥機構門診就醫購藥產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那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共濟”指的是什么?
職工醫?;鸱謨纱髩K:一是統籌基金,就是醫?;稹按蟪刈印?;二是個人賬戶,就是“醫保卡里的錢”。
這次革新可概括為一大、一小兩個“共濟”。
“大共濟”就是建立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通過統籌基金報銷職工符合要求的普通門診費用,實現全體參保職工之間的共濟保障;“小共濟”就是家庭共濟,即個人賬戶可用于支付職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藥機構就醫時發生的藥品、醫療器械等費用及參加居民醫保等的個人繳費,實現家庭成員之間的共濟保障。
門診共濟全國各省落地情況大盤點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已有31個省市發文建立健全了當地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
從公開信息看,各省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細化方案措施,在具體實施細節上有所區別。通過梳理可以把各地落地情況歸為以下幾點:
一是門診統籌均以國家方案規定支付比例50%起步。
但因各統籌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門診統籌支付比例、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存在差異。
大部分地區統籌支付比例從50%起步:
如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海南、廣東、四川、云南等;
支付比例從60%起步的;
如江蘇、浙江、湖南、西藏等;
支付比例從70%起步的:
如北京、上海;
支付比例從75%起步的:
如福建。
其次,起付標準的不同,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是以一個自然年度內起付標準累計超過指定金額:
如江西省規定,一個自然年度內,普通門診統籌的起付線為600元;
一類是自然年度內按定點醫療機構級別設置起付標準
如云南省規定,自然年度內參保人員每次普通門診就診,政策范圍內費用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一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含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30元,二級定點醫療機構60元,三級定點醫療機構90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省份普通門診待遇不設起付標準,如青海省。
二是支持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按定點醫療機構級別設置起付標準和差別化支付比例。
以海南省為例:
一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為70%;
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為60%;
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為50%。
三是待遇支付向退休人員均有不同程度傾斜。
其中大部分地區規定退休人員的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比如:
黑龍江省規定,退休人員按醫療機構級別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按醫療機構級別基金支付比例不低于55%;
浙江省規定,退休人員起付線減半執行、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
山東省規定,待遇支付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按照平均高于在職職工5個百分點確定。
四是保障范圍存在差異。
從公開信息看,在保障類別上,有慢性病、特殊病的門診保障以及普通門診保障,而即使在開展慢病和特殊病保障的地區,具體的病種選擇也有很大差異。
在保障水平上,具體病種的支付比例或是普通門診保障的費用支付比例也存在差異,如有些地區是以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病種保障為主,但是部分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方早已實現了普通門診的費用保障,而有的地區正在逐步向普通門診過度。
五是各地在職職工個人賬戶比例調整的部分基本與國家方案保持一致。
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由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入,計入標準原則上控制在本人參保繳費基數的2%,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
總的來說,各地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政策在落地過程中均以中央整體規劃為參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平穩推進政策落地實施。
醫療門診共濟制度執行后有哪些好處?
有人擔心,門診共濟保障機制落地實施后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新計入的減少會不會意味著保障功能降低。
雖然個人賬戶的“小池子”輸入少了,但就現目前來看,醫療門診共濟制度優化了資源配置,將更有力保障參保人及家人身體健康,主要可提現為以下兩點:
一、門診就醫可報銷,小病也有保障
過去,我國的職工基本醫保制度以保住院為重心,住院的醫保報銷比例較高,但門診費用除了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等特定病種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外,其他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只能通過個人賬戶支付。
職工基本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將參保人員符合規定的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納入醫保統籌基金保障,擴大門診報銷范圍,“普通門診費報不了”成為了歷史。
此外,門診報銷范圍的擴大又助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過去的醫保制度在住院方面帶有一種逆向調節的作用,出現“小病大養”“求住院”等怪象,既降低了醫?;鹗褂眯б?,也浪費了高端醫療資源。
二、個人賬戶支付范圍擴大
一是參保人可與配偶、父母、子女共同使用個人賬戶支付政策規定范圍內的相關費用;
二是除了支付符合醫保政策規定內由個人負擔的費用外,逐步探索個人賬戶用于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購買與基本醫保緊密銜接的普惠性短期商業健康保險。
總的來說,門診共濟保障是門診統籌制度的進一步建立健全,慢病保障功能得到強化的具體表現。
零售藥店作為慢病藥品的主要銷售渠道,潛在市場得到進一步擴大。
在未來,個人賬戶規模將明顯縮減,適用范圍也將有增有減,這將對市場形成較大的影響。
版權所有 2006-2020 上海煦翔市場營銷服務有限公司 滬ICP備20014294號